“妈妈,为什么要戴口罩?我可以出去和病毒玩吗?”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如何向单纯的孩子们解释这场“抗疫大战”,开始成为各国父母的共同顾虑。
4月初,一个名为“生命树童书网”的多语种童书网站正式上线,《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不一样的春节》《打怪兽的10个方法》等一批中国原创抗疫童书,被译为十种以上的语言,免费分享给世界各地的小读者。上线仅几日,已有来自全球53个国家的近20000人次浏览过这些绘本,在海内外社交媒体上迅速获得点赞和关注。
这一免费童书网站源自于全球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上外校友张明舟发起的”全球抗疫童书互译共读项目“,从倡议发出到网站上线,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50余家出版社和作者绘者捐赠版权,各界名家提供积极协助,专家遴选组、翻译组、法务组、技术保障组、媒体宣传组、版式设计组迅速组建并随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无数人的善意和付出才让这个充满爱和希望的公益项目“神速”落地。
而在这支合作团队中,人数最最“庞大”且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覆盖英、日、俄、意、西、阿、韩、法、德、泰、葡、波斯等十几种语言的志愿译者团队,而其中至少八成来自同一所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
”全靠爱心撑着“——至少八成翻译骨干来自上外
“了不起!”对于此次公益活动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的表现,活动发起人张明舟主席表示,以高翻学院为主的上外志愿译者团队充分展现出了爱心和大局观——“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起码要给上外打110分。”
“此次公益项目时间紧张,上外高翻学院作为中坚力量,又要跨语言、跨机构、跨专业,既要翻译又要协同,琐碎复杂,难度系数很大。而我所看到的高翻学院志愿者态度端正,专业敬业,勤恳踏实,完美地按时完成了任务,可以说立了大功!”
而领衔此次公益项目的翻译专家协调组的,正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上海市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吴刚教授。作为《霍比特人》《野性的呼唤》等不少知名童书中文版的翻译者,吴刚老师本人具备着丰富的童书翻译经验,“我很喜欢童书翻译,所以这件事对我而言不只是一桩任务,我在这整件事上是可以说是相当投入的。“
而志愿译者团队的主力则是以上外高翻学院师生为核心的200多名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其中,16名来自东方语学院,12名来自西方语系,其余约180名来自高翻学院,共计翻译绘本81本次。
“疫情当前,命运与共。这次高翻学院的英、法、德、俄、日、韩、阿、西语师生全都上阵了——这在我们学院还是第一次,大家都是一腔热血,以专业之所长,为世界各地的抗疫之役尽自己一份力。”
高翻学院一直以“培养高级翻译人才”为目标,聘请国际组织专家长期参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国际组织需求设计教学方案,近年来开发设计了人工智能辅助翻译等打破传统口笔译范畴的新课程,对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让吴刚老师感到格外自豪的,正是高翻师生在实战锤炼中获得的丰富积累。他表示,“上外高翻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翻译理念、翻译团队合作模式、质量监控流程以及各种翻译技术的运用。这次项目,也算是学院综合实力的一次大展示吧。”
“我们高翻这边程喆老师组建西班牙语队伍、李苑菲老师领衔法语组、王倩老师领衔日语组、李磊荣老师领衔俄语组、张秀丽老师领衔阿语组、昔秀颖老师领衔韩语组、孙瑜老师领衔德语组,此外东方语学院还推荐了泰语宋帆老师和波斯语的研究生,西方语系王建全老师领衔意大利语组……”说起上外志愿译者团队的积极配合,搭建起整个团队框架的吴刚老师对所有参与师生充满感激,“不少译者每晚都要挑灯夜战,熬到后半夜是常事。这么大的一个项目有报酬都未必能撑下来,大家全靠一股爱心撑着,最后居然做成了!”
“翻译是和世界沟通” ——让情感通过语言共鸣
“翻译绝不是闭门造车,也绝非纸上谈兵,翻译是和人交流,和世界沟通。”发出这声感叹的,是上外高翻学院二年级英语笔译专业学生余奕玲。
作为本次上外翻译团队“项目经理”,她的身份十分特别——需要作为“大管家”,协调管理全部十几个语种翻译的统筹协调工作,初译、术语管理、审校、清稿、通读检查格式等明细......这份工作基本上需要她全天候待命,解决各组遇到的问题,压力和责任不小。
第一天接到任务时彻夜难眠的忐忑和热血、期间陪母亲去医院挂点滴却时刻担心着联络工作的焦急和不安......这些复杂而难以复制的感受,串联起她对这个项目的特殊感情。
“我觉得很有意义。作为一个英语笔译专业的学生,能够参与多语种翻译项目的协调,我的视角变得很微妙很独特,以往都把目光和经验局限在了英语领域内,而这次接触到了这么多语种,我对“翻译”二字的体悟更丰富更深刻了,感恩此时此刻,我在这里,与大家一起。”
“我一直都相信童书其实是一种可以写出神奇力量的文学。童书故事里,哪怕只是一只小猪的好运或是努力克服困难的毅力都会给小朋友带来仿佛能塞满一整个世界的开心、满足和力量。”西班牙语翻译组组长、高翻学院2020级多语种口译班的张嫣然表示,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有幸能用自己所学、尽自己所能为抗疫贡献力量非常开心。“和大家同心协力这一个月,给我留下了满满的温暖和感动。我也希望我们大家在这本次活动中所付出的星星点点的力量,能真的对大小朋友们认识和防控疫情都有所帮助。”
翻译抗疫童书,也确实让不少参与的志愿者收获意外的感动。
日语组是最早完成所有译本的小组之一,高翻学院日语口译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钱铖和全班同学一起,参与了翻译、审校、排版审校等多个流程。
钱铖提到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叫做《九千毫米的旅行》的书:“两个孩子在家百无聊赖,可能是发挥想象,也可能是真的出现了魔法,他们小小的家突然变成了广阔天地。我当时觉得创作者的这个构思就特别有童趣。我想为什么他们父母不在家呢,一开始觉得是不是双职工医务人员,看到后来才知道父母都生病了。作者的构思很巧妙,特别打动我的是他们在沙发下面发现了一个发卡,孩子们说这是妈妈的味道。这个心理特别真实,很触动我。”
“他们已经和妈妈分开十天了,这个味儿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他们闻了又闻,很怕自己遗忘掉。”
钱铖说自己小时候在父母出差长期离家的时候,曾有过一模一样的心理,自己会把父亲常用的小东西拿袋子套着,会闻味道,生怕味道散了。想到在这次疫情中,可能还会有很多小朋友不得不与父母暂时分开。钱铖说,“如果他们也读到这个情节,我想或许也会有共鸣。”
“活儿得地道”——高翻屡获联合国点赞
在上外高翻学院,师生间流传着一句话说,从事翻译工作“活儿得地道”,可见对译者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的看重。而高翻也确实获得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不少国际组织的认可。2003年,高翻学院与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签订了合作备忘录,2020年,上外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家与联合国签订全面合作备忘录的高校,在此框架下,高翻学院与诸多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2020年,上外高翻与联合国全球传播部合作进入了第七个年头,联合国日常网页的中文翻译、纪事翻译、《联合国在行动》系列视频文本翻译等一直由高翻英语笔译师生组成的DGC团队完成,双方更成功合作翻译《联合国概况》第41、42版,广获赞誉。联合国全球传播部新闻媒体司司长姜华曾代表联合国赞赏高翻学院“has never missed a deadline”。
项目后期,随着上外其他院系师生、大连外国语大学师生、“中伊防疫互助小组”志愿者团队以及《哈利·波特》译者著名翻译家马爱农老师等译者倾情加盟,为提高大家工作效率,高翻学院毫无保留地把通过经验总结的工作流程分享给其他译者,大家得以十分高效地组建起各语种翻译团队。目前随着网站上线,各语种已陆续交付定稿,一些书籍目前处于审校阶段,会持续补充到网站上。
爱的接力 ——从上外出发的“童书外交官”
“感恩上外、感恩上海。”被誉为“童书外交官”的张明舟,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系外事管理专业,曾在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北京百路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少总社工作,2018年获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成为首位担任该职务的中国人,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极少数担任国际组织最高领导人的中国人之一。
“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听到上海话,甚至哪怕只是带点上海味道的普通话,我都倍觉亲切。上海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第一次有了开放多元文化环境的人生体验,受益终生。“
而谈到母校,张明舟充满了感激之情,“没有母校当年的教育培养和严格要求,我的英文和外交与国际关系基础可能不会这么牢固,也不可能被外交部录取,进而获得宝贵的职业外交工作经验,而这一切,都是我后来从事童书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特别是领导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这一国际组织的重要而有利的条件。”
2月29日,他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起“为全球抗疫童书作品进行免费的公益翻译和上线推广”倡议,短短一个月时间,50余家出版社和作者绘者捐赠版权,各界名家提供积极协助,无数人的善意和付出让这个充满爱和希望的公益项目“神速”落地。而对于此次与上外高翻学院的翻译公益合作,张明舟坦承,最初出于寻找公益支持的想法,联系上了母校上外。
“我对母校既满怀感恩之情,又格外信任。预感到项目意义重大,如果母校参加将甚好。于是我在母校的帮助下与上外高翻学院进行了具体对接。”而完美的合作结果也确实令他倍感惊喜。
童书公益网站命名为生命树,实际上,在张明舟心里,“母校也是我们校友永远的大树。”在这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一颗爱心种子,在一群人的热心浇灌下破土萌芽,当接力棒交到上外志愿译者团队的手里,他们怀抱热情、通力合作,得以让这些童书穿越语言障碍到达世界各地成为可能。
此项目也正在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和期待,国际儿童读物联盟80个国家分会已在各自国家推广。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蒙古等国的出版商已经表示希望将将这些童书接力译成马来文、乌尔都语、蒙古语等。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内容提供商赛阅(Over Drive)将把互译共读项目的童书放在他们78个国家的45000个图书馆里,供全球读者免费阅读。在这场延续不断的爱心接力下,这棵以“爱”滋养的生命树,在这个特别的春天,期待带给人们更多的生机和希望。 |